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(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胡寧 尹希寧)柔軟的機械“手指”可以夾起不規則物體,高精密減速機帶動機械臂360度自由旋轉、國產膝關節手術機器人開展遠程診療……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于8月18日-21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(以下簡稱北京經開區)舉行,北京經開區12家機器人和智能制造企業打造的多個機器人應用場景紛紛亮相。
“自世界機器人大會落戶北京經開區以來,截至目前,經開區有60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,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數量占北京比重位居第一,企業數量翻6倍以上?!北本┙涢_區有關負責人表示。
在今年的機器人大會現場,SRT軟體機器人攜帶自主研發的柔性末端執行器亮相。柔性末端執行器是一類新型末端夾具,能夠溫柔無損地抓取工件,具有極高的自適應性,同一夾具可抓取不同尺寸、形狀和重量的工件。
據介紹,通過多年的孵化培育,目前,北京經開區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、生物技術和大健康、機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導產業中,共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8家,其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企業占一半以上。
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,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“三城一區”(中關村科學城、懷柔科學城、未來科學城、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)中的“一區”,近年來,北京經開區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主動對接三大科學城。5年來,承載“三城”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00余項。
北京經開區聚焦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,在整機、系統集成和核心零部件上不斷突破,以自主研發實現核心零部件技術突破是一個重要著力點。
一個只有15厘米的“小零件”,卻占到了機器人總成本的1/3,作為工業機器人的“心臟”,高精密減速器一直以來依賴國外進口。但在“三城一區”科技創新主平臺的推動下,來自北京經開區的一家企業智同科技通過積極開展校企合作,與北京工業大學開展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推動減速機國產替代進程,在精度、壽命等方面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。有了這顆“心臟”,在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企業展出的準雙曲面機械臂顯得格外靈活。
2021年年底,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報告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發布285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,其中北京經開區貢獻超1/3,成為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制定的主力軍。
新能源電池盒機器人智能生產線,SMC協作機器人用氣爪單元、吸盤、磁力吸附單元,京東物流的無人車和無人機……自機器人大會落戶北京經開區以來,越來越多的亮眼產品驚艷亮相并應用于生產、生活領域。
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說,經開區已經形成全周期政策扶持體系,圍繞著人才、技術、市場開拓、空間保障等多方面,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禮包,制定實施了科創20條等優惠政策,每年設立20億元人才創新專項資金等。
劉力表示,到2025年,經開區將再添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,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00億元,工業總產值將突破8000億元。
Copyright ? 2021-2022 精北傳動機械(上海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024360號-1